(本文作者蒙曼:著名歷史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F(xiàn)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中華茶史·唐代卷》一書的出版,對于一個把茶當做國飲的國度而言,其社會意義自不待言。就其學術(shù)意義而言,本卷作者李斌城是唐史專家,韓金科是茶史專家,二人合著,相得益彰。
該書指出,在唐代,茶從生活層面上升至精神層面,奠定了“茶為國飲”的基石,中國茶文化初步定型。是為確論。事實上,唐代茶葉的發(fā)展史恰恰呼應(yīng)著整個唐代史,體現(xiàn)著鮮明的唐代特性。哪些特性呢?第一,貴族社會向科舉官僚社會過渡。第二,中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第三,唐朝作為世界帝國的開放性。在此種種特性中,茶均起到重要作用。
先看貴族社會向科舉官僚社會的過渡。茶作為一種植物,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唐前期,茶的地位還并不凸顯。從魏晉南北朝直至唐初,伴隨少數(shù)民族大量入主中原,真正有代表性的飲品是酒和酪。酒的濃烈與酪的重濁,其實反映了騎馬彎弓的少數(shù)民族軍事貴族的情趣。在這種社會風尚下,青澀的茶只能成為“酪奴”,叨陪末座。然而,唐朝又處在一個從前期貴族社會向后期官僚社會轉(zhuǎn)型的時代。一次次的政治變局讓關(guān)隴貴族沒落,科舉制的興起又使得文人情調(diào)凸顯出來。伴隨著社會轉(zhuǎn)型,集清淡、清雅與清醒于一身的茶在唐中后期開始大行其道,陸羽的《茶經(jīng)》應(yīng)運而生,美水、美茶和美器也成為文人雅士、高僧高道乃至宮廷貴族的共同追求,進而形成集物質(zhì)享受與精神修煉為一體的“茶道”。換言之,從羊羔美酒到寶鼎茶閑,唐代實現(xiàn)了從貴族氣象到文人情懷的轉(zhuǎn)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每日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再看中國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主體來講,茶葉屬于南方作物,北方人并不熟悉。唐朝以前,社會發(fā)展程度北高于南,所以北方人除了不熟悉之外,還有不屑。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因為南北的分離,民族的對立,茶更被北方統(tǒng)治者貶為賤物——每次貴族宴會,都會備茶,專門招待“江表殘民遠來降者”,真是茶與人俱賤。然而,風水輪流轉(zhuǎn),唐代安史之亂以后,北方因戰(zhàn)爭殘破不堪,人口大量南遷,江南進一步開發(fā),成了大唐最重要的財富支撐。這樣一來,本來屬于南方人嗜好的茶葉,地位也隨之上揚。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亂后,傳統(tǒng)的租庸調(diào)制瓦解,財政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普遍消費品,貿(mào)易量巨大的茶就進入政府視野,和鹽鐵一樣,走上政府專賣道路,成為唐后期稅收的重要來源。與此同時,種茶和販茶也成為江南人民的重要生計,南方一些地區(qū)的茶葉生產(chǎn)與經(jīng)營取代糧食生產(chǎn)成為當?shù)刂鳂I(yè)。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正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而將茶葉作為商品種植,也如書中所說,“深刻地改變著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
再看唐代的開放性。茶葉走出國門,和唐代佛教的傳播密切相關(guān)。茶與佛天然有緣。茶的清寂,正好配合佛教的清修,故而僧人種茶、飲茶、詠茶蔚然成風。而佛教,在唐代恰是構(gòu)成所謂“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精神紐帶。當時,大唐作為佛教中心,吸引著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的僧人前來學習巡禮。他們在修習佛法的同時,也深深浸淫大唐僧人的飲茶之風。日本高僧最澄、空海分別將茶籽帶回日本,帶動日本的飲茶風尚,最終形成日本茶道。而位于朝鮮半島的新羅,也學習大唐以茶禮佛的風范,形成今日的韓國茶禮。這種以茶為載體的,精神與物質(zhì)的交流互動,不正顯示出大唐作為世界帝國的開放與包容嗎!
當然,這本書的內(nèi)容還遠不止此。事實上,舉凡茶政、茶與文化、茶與宗教、茶與民族等專題,在書中都有詳細闡釋。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屬性。從精神的角度講,它是沖淡內(nèi)省的,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講,它又是如此潤澤綿長。
圖書簡介:
茶,發(fā)于神農(nóng),盛于大唐。唐代,茶業(yè)大興,茶道大行,是中華茶文化的形成時期,已出版的《中華茶史·唐代卷》描繪的正是中華茶文化最精彩的篇章。本書從以唐代茶文化為核心視角,全面研究中華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發(fā)展和繁榮狀況,同時,就其對全世界文化的影響,亦進行了深入討論,對法門寺地宮茶具及宮廷茶文化的描述與解讀、唐代茶史的分期更是本書的亮點。
作者簡介:
李斌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隋唐史專家。在海內(nèi)外已出版學術(shù)專著有《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隋唐五代十國卷》(獨著)、《中國史稿》第四冊(隋唐卷)、《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軍事史略》、《世界十大宗教》(以上合著)等,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和其他學術(shù)文章80余篇(種)。代表作有《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論唐人對法門寺佛骨的崇敬》、《唐人與茶》?!妒澜缡笞诮獭帆@1997年全國圖書獎、首屆中國社科院優(yōu)秀成果獎,《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獲2000年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優(yōu)秀成果獎,《唐代文化》獲2003年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韓金科,法門寺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40余篇,編輯出版學術(shù)專著 50 多種。多次應(yīng)邀赴日本、瑞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shù)交流,為法門寺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
專家推薦:
《中華茶史·唐代卷》一書的出版,對于一個把茶當作國飲的國度而言,其社會意義自不待言。就其學術(shù)意義而言,本卷作者李斌城是唐史專家,韓金科是茶史專家,二人合著,相得益彰。舉凡茶政、茶與文化、茶與宗教、茶與民族等專題,在書中都有詳細闡釋。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屬性。從精神的角度講,它是沖淡內(nèi)省的,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講,它又是如此潤澤綿長。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蒙曼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定型期,也是中國茶文化向世界傳播的起始期。韓金科、李斌城先生的《中華茶史·唐代卷》,是目前所見關(guān)于唐代茶史的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專門史著作,具有極高的社會意義和學術(shù)價值。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余悅
《中華茶史·唐代卷》是一部有創(chuàng)見、有深度的學術(shù)專著,并為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經(jīng)驗和思考。也是一次對大唐茶文化的再次定位和打造,大大豐富了中華茶文化的內(nèi)容,本書的出版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茶業(yè)和茶文化的發(fā)展,加深世界各國對中國茶的認識和理解。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 胡戟
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唐代茶史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唐代茶史分期
第三節(jié) 唐代茶的特點
第四節(jié) 唐代茶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巨大影響
第一章 唐代茶產(chǎn)業(yè)
第一節(jié) 茶的種植
第二節(jié) 唐代茶的制作
第三節(jié) 唐代茶葉產(chǎn)地的分布
第四節(jié) 唐代的茶園種類與茶民生活
第五節(jié) 茶葉貿(mào)易
第二章 唐代茶政
第一節(jié) 貢茶
第二節(jié) 稅茶
第三章 佛教與茶
第一節(jié) 唐代佛教徒飲茶成風
第二節(jié) 茶與佛教徒的修行生活
第三節(jié) 禪宗與茶
第四節(jié) 唐代其他佛教宗派與茶
第五節(jié) 佛教徒茶的來源
第四章 道教與茶
第一節(jié) 道教名山茶事
第二節(jié) 山居道士的飲茶生活
第三節(jié) 以茶修道
第四節(jié) 道教徒茶的來源
第五章 唐代茶藝
第一節(jié) 用茶
第二節(jié) 用水
第三節(jié) 用火
第四節(jié) 用器(上)——唐代茶具與唐代陶瓷業(yè)
第五節(jié) 用器(中)——唐代陸羽茶具
第六節(jié) 用器(下)——唐代普通茶器
第七節(jié) 烹茶
第六章 唐代飲茶文化與法門寺地宮茶具
第一節(jié) 從茶具的變化解讀茶文化的演進
第二節(jié) 唐代宮廷茶具的發(fā)現(xiàn)
第三節(jié) 唐代宮廷茶具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四節(jié) 唐代宮廷茶具的描述
第五節(jié) 法門寺地宮茶具的文化內(nèi)涵詮釋
第六節(jié) 地宮茶具與陸羽茶具之比較研究
第七節(jié) 地宮茶具與唐人的茶道美學
第八節(jié) 地宮茶具出土的歷史意義
第七章 宮廷茶風與唐代飲茶文化
第一節(jié) 天子愛茶
第二節(jié) 宮廷茶禮
第三節(jié) 宮廷茶俗
第四節(jié) 宮廷茶會
第五節(jié) 宮廷茶詩
第六節(jié) 宮廷茶風的文化內(nèi)涵
第七節(jié) 宮廷用茶及宮廷茶人的貢獻
第八章 唐代文士茶人的飲茶生活和歷史貢獻
第一節(jié) 唐代茶人概說
第二節(jié) 陸羽及其《茶經(jīng)》
第三節(jié) 皎然茶詩及“茶道”的提出
第四節(jié) 盧仝茶詩及七碗茶論
第五節(jié) 白居易的飲茶生活
第六節(jié) 皮日休、陸龜蒙用詩詮釋《茶經(jīng)》
第七節(jié) 禪僧、詩僧、茶僧貫休
第八節(jié) 佛教茶文化的代表人物——齊己
第九章 茶與文學
第一節(jié) 唐代茶詩類別
第二節(jié) 唐代茶詩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唐代茶詩一覽
第四節(jié) 唐代茶事散文
第十章 茶與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茶與繪畫藝術(shù)
第二節(jié) 茶與書法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茶與設(shè)計藝術(shù)
第四節(jié) 唐代茶與歌舞藝術(shù)
第十一章 茶學思想與茶書的撰寫
第一節(jié) 陸羽《茶經(jīng)》
第二節(jié) 張又新《煎茶水記》
第三節(jié) 蘇虞《十六湯品》
第四節(jié) 王敷《茶酒論》
第五節(jié) 溫庭筠《采茶錄》
第六節(jié) 封演《封氏聞見記》
第七節(jié) 斐汶《茶述》
第八節(jié) 毛文錫《茶譜》
第九節(jié) 其他涉茶的文史著作
第十節(jié) 其他涉茶的醫(yī)學著作
第十二章 唐代茶的傳播
第一節(jié) 唐代茶對外傳播的條件
第二節(jié) 唐代茶文化在周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播及影響”
第三節(jié) 茶與絲綢之路
第四節(jié) 唐代茶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及影響
第五節(jié) 唐代茶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及影響
第六節(jié) 唐代茶文化茬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傳播及影響
后記
(文: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圖:網(wǎng)絡(luò))
來源:茶貴人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